很多人看到别人做的科普内容受欢迎,也想尝试做科普类短视频,但总担心自己没经验、没技术,觉得入门肯定很难。其实我刚开始也有这种顾虑,直到真正上手尝试后才发现,只要找对方法,新手也能轻松迈出第一步。
最开始不用追求复杂的内容,选一个自己熟悉又贴近生活的小知识点就行。比如“为什么冬天窗户会起雾”“手机充电时为什么会发热”,这些身边常见的现象,大家容易理解,讲起来也不用查太多复杂资料。选好主题后,不用写长篇大论的脚本,把要讲的核心内容列成3-4个小要点,每个要点用口语化的话讲清楚,避免堆砌专业术语,这样观众听着不费劲,自己录制时也不会忘词。
拍摄设备也不用纠结,普通手机就够用。找个光线好的地方,比如窗边,保证画面清晰明亮;说话时离手机麦克风近一点,让声音清楚没有杂音。如果怕面对镜头紧张,也可以先对着镜子练习几遍,或者用PPT做简单的图文展示,配合自己的讲解录音,后期把画面和声音拼在一起就行。
剪辑是很多新手觉得头疼的环节,但其实不用学复杂的软件。现在有很多操作简单的剪辑工具,里面有现成的模板,把拍好的素材导入,调整一下顺序,加个简单的字幕和背景音乐,几分钟就能完成。字幕要注意字体清晰、颜色显眼,方便观众快速获取信息;背景音乐选轻柔的纯音乐,音量别盖过人声,避免分散观众注意力。
做好这些,一条基础的科普内容就差不多成型了。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不熟练,但多尝试几次,慢慢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如果想让内容更生动,还可以用MG动画的形式呈现,比如把抽象的科学原理用动画小人、动态图形展示出来,观众更容易感兴趣。
之前尝试用秀展网制作MG动画,发现特别适合新手。里面有很多现成的科普类模板,像细胞结构、物理原理演示等,直接替换成自己需要的内容就行,不用从零开始画。操作界面简单,拖拖拽拽就能调整动画效果,生成的视频清晰度高,还能直接导出用于后续剪辑,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,让科普内容的呈现效果更好。
其实做科普类短视频,重要的是把知识点讲明白、让观众看明白。不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,从简单的内容、基础的制作开始,慢慢积累经验,新手也能做出受大家喜欢的科普内容。